踏实有序,全心赶考初胜利 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再出发——北京二十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分析会
2019年11月16日,高三年级在高三H1班召开了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分析会。张万祥副校长、付用江副校长、王晓青主任、高三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期中质量分析会。
年级主任刘东兴老师首先肯定了高三全体老师前期工作,“人贵知足,唯学不然”高三的学子,早已明白学习并非一种外在的赘余,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与积累。因为不悔,所以披星戴月,因为有梦,所以奋不顾身!以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拉开了此次期中质量的分析会。
王晓青主任立足于数据结果,区平均分及区校比较,区过程分析线及我校过程分析情况,区折合分划线及我校上线情况对期中成绩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每个备课组都做了细致的分析。挖掘数据,寻找证据,改进教学。整理数据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可喜的优势,也看到了一些努力的方向,同时做了一些归因思考,跟大家交流讨论。
然后各备课组组长代表备课组进行了成绩分析。各位备课组组长首先介绍了试卷的命题情况,校得分情况,总结前期的有效做法和后期改进提升之处。各位备课组长均从校平均分与区平均分进行了比对,分析了各能力板块与区得分情况的对比,结合学校的情况,从而分析出校答题的优势和不足。在总结前期的做法的时候,体现了各备课组的智慧和深入的思考。语文备课组组长居铁老师以《赶考之路,守正初心》为题,分析试题稳中有变,体现了海淀区教研团队对新高考改革方向的理解和把握。加快反馈节奏。每周五或六利用连排课当堂作文,教师利用周末评阅,发现问题,周一讲评,及时反馈。引起学生重视,强化学生考场作文意识。开学至今10周,写了《扣好第一粒扣子》《鞋里的沙子》《清零》《不忘初心》《说韧性》《文明的韧性》等多篇作文。重点围绕“立德树人”总体培养目标,积极承担语文课在学生价值观养成上的重要责任,重点培养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和阐释能力。力求让学生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
数学备课组组长付莉老师以《数学组期中分析》为题,在有效做法方面:三角、数列、导数是重要考点,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周练习做了专题训练,使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综合应用做到有想法,有思路,可下手,会做的表达一定规范。但由于知识储备不够,遇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的灵活变通能力仍需训练。针对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课上少讲多练,以题为载体串联知识点和基本方法,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平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鼓励、主动辅导。作业练习落实扎实,及时纠错。
英语备课组组长李晓芸老师以 《英语组期中分析》为题写作训练:书面表达:分层归纳、整理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以确定目标。做好每周写作规划。(第一节、第二节、)近五年高考题。加强面批,S班生生互批。坚持分层范文。会学习、会生活。
政治备课组组长马志群老师以 《政治组期中分析》为题,在下一阶段规划方面,课堂默写,继续坚持;课堂进一步优化授课方式,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部分学生已经入门,强化综合性任务(例如改答案、讲题、找高考题问题),强调情感与理论的结合,从而真学、真会、真用分数增长人群:关注双上线、关注A1-A4段、C1段学生。
物理备课组组长王玉春老师以《物理组期中分析》为题,整体教学方面,积极思考和实践先练后讲的课堂模式,精选例题,诊断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落实教学内容,落脚点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尖子生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知识上,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核心概念、规律的深层理解,挖掘旧教材,参考新教材,加以补充和完善;能力上,聚焦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精选例题,加以改编,突出论证表述、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对接新高考有区分度的题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备课组组长王秀玲老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摸清教学的起点,增强针对性。具体做法:谈话、前测、作业先做后讲,做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选好典型例题,发挥团队作用,精选典型例题,带动知识点复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类题目给出明确的解题模型,培养模型认知核心素养。重点知识反复讲,不要怕重复,但要在变化中提高。
生物备课组组长庞鹏飞老师以《总结分析找差距 探寻问题求突破》,知识方面:对主干知识深刻理解,并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能力方面。利用精选的例题,逐步加强对高阶能力如论证、评价及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提升。面对逻辑链条较长及复杂情景中的推理题,提高做答率。素养方面。利用精选的例题,就某一问为背景,训练学生学会用习得生物素养解释、解决发生在生活、生产的生物学问题。
历史备课组组长朱伟明老师以历史期中分析为题,系统分析了学生答题情况,细致分析了本次期中考试的历史成绩,根据数据来分析本次考试的优势和劣势,为未来的高三复习打好基础。
地理备课组组长戴红老师,数据背后看出的问题。基本概念的认知不到位,影响分析问题的结论。图、文信息看不全,最爱“自以为是”问题读不懂,答题无从下手。都是“建模”惹的祸!自说自话,表达缺乏逻辑,更没有“地理味”。
接下来,王晓青主任针对备课组组长的发言,关注问题在学生头脑中是如何呈现、如何表现出来的:①对问题的识别和归类;②根据问题特点选择的表征方式,符号、表格、图形;③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别。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最为典型的是案例法。①帮助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有意识地反思和总结;②案例学习后,及时提供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实践,并适当进行变式的练习。调研印象(部分教师):练习选材还欠精当:科学性、匹配度、难度、梯度、拓展性、层次性,典型试题运用不充分,作业缺少设计,效益有待提升。量与质、同与异、封闭与开放、单一与多样、独立与合作。
班主任代表刘丽娜老师和陈曦老师作为班主任代表进行发言。刘丽娜老师《分析反思 再度起航》高三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任务繁重而琐碎,但是因为我周围有你们这群可爱的人,比如我两位可爱的师父李晓芸老师和吴雅萍老师,无论是我的教学还是班级管理甚至生活上都给了我特别有意义的指导和帮助,还有一个无私的热心的班主任团队,尽职尽责的班级任课教师团队,真的让我在忐忑迷茫时看到亮光。当然,我知道我背后还有年级和学校这个坚强的后盾。
陈曦老师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为题,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约谈学生、雨露均沾;分析问题、找到症结(基础积累、学习态度、时间规划);缓解压力、增强信心;家校合作、携手护航。解读S3——担当、拼搏、闪耀,寻找身边的感动——树立班级榜样——走得更稳,寻找你的启明星——树立远大理想——走得更远。
刘东兴主任结合年级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学生特点:自律性强、自觉性高、行为习惯好。转换方法:事事量化分分计较,我给你想要的自由,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内在修养,重点分析了年纪前40名的学生,分析了这40名学生的成绩变化,具体到班,实现班主任为主导,科任老师积极参与。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成绩下滑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学生的学习,多鼓励,多补差。分析了年纪前20名学科成绩能否进入区的前5%。面对学困生,老师积极关注,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年纪学生会会针对这次的期中考试进行重点表扬,清北之星,追梦之星,进步之星,立志腾飞之星。
最后张万详校长肯定了高三年级老师的工作,备课组老师分析有亮点,有安排,针对这次分析,为下一阶段的复习确定了方向。其次班主任管理精心细致,有温度,有情感,有水平。然后张校长反馈了信息,期中后调查问卷反馈的问卷情况进行了分析。
全体老师精神集中,积极参与,对备课组分析也有了明确的方向。本次的分析会立足学情,展望未来,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学生的答题情况,介绍了前一阶段有效做法,交流了前期的工作经验,分析下一阶段复习方向,注重情境性,注重有效性,引导性的课堂模式的转变。为高三下一阶段教育教学有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秋冬凉意渐深,我们却热情超燃,秋敛冬藏,忘情于春耕,一切都源于对教育的初心,一切源于“赶考”精神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