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材局调研海淀区中小学数字教材工作

发布时间:2019-12-01 | 来源:海淀教科院 | 浏览次数:134307

为了更全面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应用及推广情况,教育部教材局携同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1月27日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召开中小学数字教材调研座谈会,听取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资源使用情况汇报,并与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学校、教研员、学科教师代表座谈。

会上,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颖惠院长做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工作汇报,从区级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原则、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搭建、优质资源应用共享以及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案例等方面,充分详实地介绍了海淀区教育信息化近3年来的建设历程、成果经验与反思。

在海淀区,不少学校结合校情开启了智慧校园创新模式,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是诸多先行先试学校的典范,在智慧校园特色建设方面有诸多亮点。(详见本站文章:让校园生活更“智慧”——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智慧教育”亮点掠影)该校校长陈恒华在会上做代表发言,向与会者系统介绍学校集数字教学系统、数字学习系统、数字办公系统和数字服务体系等四大系统为一体的智慧校园平台,学校的智慧云厨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五十余个应用模块数据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和智能化运行,为学校教育管理、课堂教学、校园安全、家校沟通、师生日常生活营造了高效便捷的智慧环境。

来自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二十中学等学校的科研员、教研员、学科教师代表们相继发言,就各自对数字教材的认识,以及普及数字教材的期望与建议等发表意见,并与教育部的领导、与会专家们围绕一线教师如何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实施课堂教学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海淀区教委智慧教育办公室刘大鹏主任在发言中对数字教材的未来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谈到,虽然海淀区中小学目前没有数字教材,但已经通过多年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并形成了良好的应用基础。他认为,搭建资源平台、建设数字教材的目的是应用,要解决好数字教材“是什么”,“从哪来,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听取了在座各方的意见与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公司副总裁吴慧云做调研总结。她提到,数字教材有严格的审查、管理流程,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的中小学数字教材在教育和出版领域都得到了充分重视。人教数字教材不断地更新、精进、提升,为全国的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帮助老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教材的功能,用好数字教材。

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深入开展数字教材和数字化教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相信中小学数字教材在跨领域标准的深度融合及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定能取得新的进展。


撰稿:李长乐   李  淼
审稿:马  涛   刘建琦
照片:刘子敬   翟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