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团队优势,勇敢直面挑战——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年级学科备课组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2-18 | 来源:高三年级 | 浏览次数:66238

2020届高三年级注定不平凡,迎接首届新高考改革的挑战,老师们一直在改革前沿探索。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师生再一次直面非同一般的挑战。

陈恒华校长亲自部署高三年级的线上辅导工作,张万祥副校长激情昂扬深入一线,老师们更是把“辅导一线”当成“抗疫一线”。很快,高三年级就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家长鼎力支持、教师尽心竭力,共同迎接“战疫”的局面。

作为教学研究、实施的最为重要的着力点,学科备课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着教学结果。在这特殊时期,高三年级各学科备课组在教学管理干部、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的统筹规划、团结协作下,体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近几天,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高三年级各学科备课组从线上辅导技术的探索,到线上辅导方法的相互交流,从统筹规划到扎实储备素材,从集体备课到线上的集中辅导和分层指导,开展的有章有序、稳步推进。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年级化学、物理、英语、生物备课组的工作亮点。 

一、高三化学组是这样做的

1. 化学备课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技术难点,向年级的工作献计献策,为解决线上辅导技术难题立下汗马功劳。绝大多数老师利用的腾讯会议就源于化学备课组的推荐,还跟大家推荐了希沃、welink等方便好用的线上辅导工具。

2.积极开展集体备课,4位老师分工合作,任务明确,每位老师准备的资料全面详实,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线辅导开展顺利,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3.注重落实,每天做好辅导和练习落实的统计工作,积极提醒学生做好巩固练习。 

 

4.充分利用线上技术优势,积极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 ,晚上给学生答疑到很晚。 

  

二、高三物理备课组在行动

1.高三物理备课组成立物理培优群,指导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的自我提升,关注潜在优秀生,并发放资料、给出建议、给予补充。 

2.引导学生落实课上的内容,晚间利用微信一对一答疑辅导。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提前将上课用的资料发到微信群,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4.开放性的给学生检测题,希望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好时间,做好巩固练习。

 

5.利用腾讯会议网上集中辅导,与学生交流互动良好,为了让学生对理解、记忆性的内容有更深的感性认识,备课过程注重引入图片、视频等元素,并提前在班级微信群发送电子版教材链接、视频教学资料,鼓励学生看教材。 

 

三、高三英语组是这样保证效果的

1.规划在先,做到心中有数。

开学检测改为网上进行后,立即重组试卷、之后又增加了一次年级统一听力练习。经过备课组协商,规划好考试完整过程的每个动作时间节点,制作好学生上报成绩的“问卷星”,制定阅卷标准。 

备课组明确试卷讲评解析要求,分工完成,组内共享,包括:难题解析、重点语句分析、拓展问题和巩固练习。

二轮复习“粮草”充沛。为了让学生汲取新教材的营养,老师们分工把新教材三册书中所有长度适当的语篇改编为语法填空练习,受到学生的欢迎。

没有“6+3”(期末准备好的复习利器,尤其里面有分类阅读)我们没慌张。为了能按照规划进入到阅读专题,老师们加班加点收集整理各类阅读材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校稿、排版、重组,确保材料按时、高质量的进入到课堂。

  2.加强研究,做到交流畅通。

彼此见不到面的日子感觉声音更加亲切。这段时间我们集体讨论、备课足有十个小时。声音里传来的不仅仅是上课的进度、内容、快乐与不快,更多的是支持、理解与陪伴,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集体的温暖更显得温暖。

3.单独辅导与分层指导。

通过腾讯会议、WE-link等平台上课,努力与学生互动。尤其下课后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一对一指导,许多学生主动找老师问问题。        

  

四、高三生物组一直在加油

1.备课组集体备课,讨论上课方法、上课进度、练习布置,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做到资源共享。 

  

2.成立“高三生物培优群”,为同学们提供学习资料,组织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等。

3.每班分成3-4组,由组长分别建群及组长负责制,进行考勤、收作业、资料传递等,较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分层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深入学习。 

 

5.调动学生线上参与度。在第一节试卷讨论辅导之前,提前分配任务,有针对性的将大题分配给各个小组,组内成员相互讨论准备,并且鼓励小组代表提前找老师磨课,以便更高效地推进辅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提高学生参与度,对于提高团队合作,树立学生自信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6.讲练结合。线上学习不同于面授,教师看不到学生,无法通过课堂气氛、学生表情、学生自主回答等方面进一步掌握学情,控制辅导节奏。而且大多数学生在线上学习的时候,可能是出于不适应或者爱面子,很难做到主动发言。因此设计学生活动,可以更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情。比如设计一个小测验,布置任务,说明要求,然后限定时间,看看哪位同学在限定时间内作答的又快又好。由于线上时间有限,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测验进行批改,但是可以随机找六七位同学,通过随机取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也可以帮助了解学情,从而有利于辅导节奏的把控。 

 

7.重视个别学生辅导,因材施教。紧张的线上学习对于不少学生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避免留过多的作业。对于基础较好,可以适当补充练习,而对于基础知识点薄弱的学生,也要对症下药,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防控疫情宣传报道组稿件。作者:王秀玲,王玉春,李晓芸,庞鹏飞,王晓青;图文设计:程磊,张振峰;审核:吴刚;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