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开学之前写给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学”建议
疫情依然严峻,开学日期后延,“线上学习”成为热搜,线上学习也将成为短时期内师生开展学习的一种方式方法。适应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作为学生、老师可能都会有些紧张和不安,很多同学都大呼“我想开学”,很多老师也说“我不想当主播”。我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我们不要急躁,静下心来,共同探讨线上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一定能够变不利为有利,说不定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给老师们的建议
对于我们老师来讲,线上集中辅导、分散答疑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把握哪些规律呢?
“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掌握一些便于沟通的工具或者能够达到某种教育目标的工具。比如说: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用一些可以积累评价的小程序,一般的小程序都有很好的统计功能,也有精准的时间记录,可以利用小程序设计闯关问题,也可以设计热点讨论区、竞赛擂台,学生的参与都可以被记录同时被展示,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再比如:为了在线集中辅导,那就需要一些交互性好、同时容纳人数比较多、使用比较便捷的程序,其实这样的程序非常多,像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华为云welink、师训宝、云视讯等,可以说都很便利,不仅有基本的音频、视频,还能够共享屏幕,有的还有白板功能,能够边讲边写,可以想见有了这样的工具,师生在线交流即时感、现场感、互动性都会很好。那就快点行动吧。
工具再好,使其发挥作用的还是具有主导作用的教师。老师要了解学生居家的一些状态:懒散、随意、桌面不整洁、学习资料或者学习用具不在手边等,在线课堂开始前就要细心提醒同学,准备物品,甚至提醒整理着装,让学生有要上课的仪式感和充足的心理准备。上好课,永远不变的铁律是备好课,原来备课我们重点是研究内容,我们积累起来的得心应手的方式可能不需要“备”,上课我们就能够很自如的发挥,现在就不行了,比方说你要写板书,没有黑板了,虽然能够即时写画一些但是很受限制,那怎么办?原来上课我们看学生的表情就能够知道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了,现在看不到表情了,又怎么办?所以,我们备课更多的要备一些细节的操作方式:写黑板受限制了,就可以提前写好ppt,配合逻辑展开的过程多分几页;看不到学生表情,可以让学生写的同步通过微信传给老师,老师既可以同步共享给大家,就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还可以就个性的问题给予指导,如此处理不是反倒发挥了在线的长处?让我们日常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在集中辅导的同时得以兼顾。只要我们想的到,就能做的到,相信在真正实施过程中,还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使得准备能够更充分,能够不断挖掘利用在线的优势。
学生居家学习,教师主导在线答疑辅导是一种形式,更多的还是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积极跟老师互动,积极完成老师提供的学习任务,积极与同学互动。您可能说,这就得看学生了,而我认为,线还是牵在我们老师的手中,关键是及时反馈。当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时,我们回复不及时,学生的热情就会冷了;原来可以收作业,现在这样的措施失灵了,那我们就把任务的答案书写详细,让学生自我评价,老师来记录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给学生一对一答疑难以招架,那就创造兵教兵的互动小组,五六个人的小组特别容易形成良好的互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家学不如人家自学,这次出现的特殊情况可以说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契机,请我们老师,调动我们的智慧,“牵”好这条线。
二、给同学们的建议
对于我们同学来讲,又应该如何适应居家在线学习、不让自己落后呢?
1.紧跟学校、老师的教学安排,珍视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
虽然网络24小时是畅通的,但是人的生理代谢并不24小时均衡,身心状况、大脑潜能都是有生物钟的,遵守作息的规律是第一前提。黑白颠倒、作息无序只能使自己昏昏沉沉、低效倒退。人最可贵的是自我管理能力,根据二八定律,80%的人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很不足的,但可贵的是人常有自知之明,懂得借力自救。所以,学校的统一安排不管是从科学意义上讲,还是从心理意义上讲,都是我们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所必需的。老师们提供的资源,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的最贴合我们需求的资源,老师们是最专业的研究教学的人,而且他们常常不是一个人作战而是一个团队精心切磋、用心研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所以,作为学生,虽然学习资源不难找,网上铺天盖地,但是最适合你的还是最了解你的你的老师们提供的资源最珍贵,请同学们珍惜并用好。
2.聚焦问题,与老师深度互动。
网络,有方便之处,也有不便之处。在现实空间中,表情、动作等多种交流方式比较方便,你不够积极主动老师也会主动关注到你,而在网络上就很难能够关注到。作为老师只能发出有限的信息,但是可以收到来自不同同学的信息,谁积极主动,老师就自然能够优先关注到,唯有跟老师积极互动,才可能获得老师给予的vip帮助,利用好这种机会,收获就可能是巨大的。在跟老师网络交流时,为了更加高效,让老师明白你的困惑在哪里,同学们要善于聚焦问题、提出疑惑,不要糊里糊涂的对老师提问。比如:“老师,这个题怎么做?”可以换一种问法:“老师,我这个题这样想的,怎么做不下去了?”或者:“老师,我发现什么什么问题,我总是做不好,您能帮我看看吗?”再比如:“老师,这个作文怎么写?”这问题太大,不具体,老师不知道你想获得什么?你的思维在哪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让老师帮你诊断,或者跟老师交流你在构思、成篇过程中的困惑,这样,老师才能真正帮助到你。
3.在平台学习,关注他人的思考,形成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微信群或者一些交流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能够让我们看到他人的思考,他人的思考往往是更为珍贵的学习资源,同学的思考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深化思考,思考在不断接力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很好的创造性,从而提升我们的学科素养、提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全面复课之前,在我们可能不得不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愿我们师生都能够平稳心态、积极应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抗击疫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网络素养,把不利变成有利,让今天的学习进步,积累起明日贡献社会的学识和力量。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防控疫情宣传报道组稿件。作者:高中部教学与课程中心 王晓青;图文设计:程磊,张振峰;审核:吴刚;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