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0年“星级志愿者”风采展示
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校园中,静静的伫立着雷锋同志的雕像,雷锋精神一直指引着二十中的师生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有很多内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无私奉献、热爱劳动、公益志愿、工匠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厉行节约节能环保等。二十学子们积极投身公益活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青年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者雷锋精神。
经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团委审核认定,共认定2020年“四星志愿者”1人、“三星志愿者”2人、“两星志愿者”2人、“一星志愿者”13人。分别是: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班级 | 星级 | 志愿服务时长 |
1 | 于朔镔 | 男 | 初一(13)班 | 四星 | 1001.5小时 |
2 | 肖婧雯 | 女 | 初一(14)班 | 三星 | 689小时 |
3 | 贾思远 | 女 | 初一(2)班 | 三星 | 850小时 |
4 | 郭曦语 | 女 | 初二(1)班 | 二星 | 312.5小时 |
5 | 张嘉乐 | 女 | 初二(2)班 | 二星 | 330.5小时 |
6 | 石 航 | 男 | 初一(6)班 | 一星 | 125小时 |
7 | 李 艺 | 女 | 初一(7)班 | 一星 | 100小时 |
8 | 刘晨昕 | 女 | 初二(2)班 | 一星 | 178小时 |
9 | 刘乐萱 | 女 | 初二(7)班 | 一星 | 154小时 |
10 | 刘东霖 | 男 | 初二(9)班 | 一星 | 220小时 |
11 | 王一卓 | 女 | 初二(9)班 | 一星 | 146小时 |
12 | 张炀辰 | 男 | 初二(10)班 | 一星 | 258.5小时 |
13 | 兰槿泓 | 女 | 初二(10)班 | 一星 | 139小时 |
14 | 薛楠珺 | 女 | 初二(10)班 | 一星 | 100小时 |
15 | 蒋锭杰 | 女 | 高一(6)班 | 一星 | 116小时 |
16 | 乌 兰 | 女 | 高一(6)班 | 一星 | 165小时 |
17 | 郭玉衡 | 男 | 高一(6)班 | 一星 | 175小时 |
18 | 李梓天 | 男 | 高二(E3)班 | 一星 | 104.5小时 |
唯一“四星志愿者”于朔镔来自初一(13)班,他早在2016年3月就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先后参加过育鹰小学党团队联合志愿服务团队、大兴桐城志愿服务队、铂筑志愿者服务团队、星星公益联盟等8个志愿团队的42个项目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努力践行志愿者精神,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团队组织每一项工作。
2019年寒假,在寒冷的清晨,他站在西二旗大街一路口处微笑着把爱心粥递到行人、环卫工人手上,说“送您一杯爱心粥,祝您一天好心情”。今年春节开始,他始终关注着疫情变化,在居家学习的同时,参加了“休假不停学”志愿服务活动的锻炼宣传队伍。当看到疫情有所好转时,有市民放松防护,出现不戴口罩、聚集聊天等不文明行为,他又加入到团队“文明劝导,友善大兴,亲子同行”活动中,跟随团队到公园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他参与的每一个岗位都是平凡的、艰辛的,但他的青春却是火热的。志愿活动使他大幅增强了是非观,立志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做到“知错而不为”。而且遇到不文明行为时,要勇于挺身而出去制止或劝导行为人……总之,这几年志愿者团队的各项活动中,使他收获满满!
“三星志愿者”肖婧雯来自初一(14)班。肖婧雯同学认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这个世界将变的多么美好呀! 2017年,四年级的她自愿加入志愿服务,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之后,她立志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做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体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宜居尽一份微薄之力,是她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的初衷。
肖婧雯在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参与擦洗小区里的公告栏、捡拾垃圾、美化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等,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她每周六参加志愿团队登山活动,宣传“文明出行、爱护环境、从她做起”理念,所到之处把沿途的白色垃圾带走。她积极参加马坊社区开展的社区“邻里节”活动,感受到了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友爱,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感受到了作为志愿者的自豪。
“三星级志愿者”贾思远来自初一(2)班。
2019年5月,贾思远同学参加了社区举办的“家在香港心系家园——京港青年家庭交流活动”,与香港家庭结对成为志愿者。在活动中,她负责讲解圆明园的由来以及圆明园内的大水法、西楼遗址等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晚上大家欢聚在一起举办联谊会,与小朋友们一起欢唱、一起跳舞,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好朋友。
2020年5月1日开始,北京市实行垃圾分类。为了增进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贾思远加入了“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行列,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现场讲解的方式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经过几天她的努力,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能正确分类,她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养成习惯。
志愿活动过程很艰难,但她认为收获很大。累计了850小时的志愿服务,让她领悟到志愿服务付出的是劳动,得到的是内心的成长,她应当担负起一些社会责任,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二星志愿者”郭曦语来自初二(1)班。
在成为注册志愿者的这一年多来,郭曦语同学参加了大大小小许多次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包括学雷锋志愿服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建国七十周年等等公益宣传活动、“大手牵小手——全民读书活动”志愿活动、社区党委组织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讲活动。
一年多来的志愿服务,让她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快乐。她感受到作为一名学生志愿者,虽然做的志愿工作没有要求多么专业性和高难度,但是每一次她都会饱含着青少年特有的激情和热情去做好志愿活动。每一次志愿服务不仅能帮助别人,也能帮助自身提升。她会继续在学习生活中,认真投入,真心付出,为志愿服务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星志愿者”张嘉乐来自初二(2)班。她认为当志愿者是一个很平凡的事,他因为大家服务而心里觉得美滋滋的,所以她从小学就开始当志愿者了。
张嘉乐同学共参加了三个志愿团体:海淀区清河街道安宁里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清河街道安宁里社区志愿服务队、海淀区清河街道安宁里社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队,参与了五个项目:社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保护儿童,远离伤害”平安小使者 、宜居社区未成年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她与祖国共奋进——国旗下的演讲、小主人迎冬奥——中小学生冬奥知识普及行动。她利用周末,多次参加过社区“城市清洁日”活动,包括拔草、清理小广告、捡垃圾等,积累志愿服务时长330.5小时。寒假里,她参加社区给居民送“福”和为老党员送春联活动;暑假里,她参加社区整理图书活动。2020年疫情期间,在社区执勤给居民测量体温,为隔离人员整理快递。
虽然做志愿者很累,但她每次都坚持下来了,在劳动中体现快乐,她愿做一名平凡的志愿者,微薄之力,服务于社区,服务于民。
“一星志愿者”李艺来自初一(7)班。
李艺同学开朗活泼、正直单纯、乐观自信、乐善于人。父母从小就教导她、启迪她,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哪怕是能力所限,也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社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她人,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她也一直践行着这一宗旨——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充满爱,并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中奉行简单朴素,学习上努力拼搏;在学校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在家里主动为父母分担解忧;与她人相处,平等友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2017年开始,李艺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由远洋之帆公益基金组织举办的“99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她们志愿者每个人都拿着为老兵爷爷筹款的二维码,通过向过往路人介绍她们的项目为老兵募捐,她还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全部拿出来参加义卖。相信老兵爷爷们在用她们募捐到的钱得到医护救治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这份温暖的善意;相信今天她们的这一点点微薄之力能够安慰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李艺就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等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她和同学们担任环保志愿者、自制环保卡片和调查问卷、在小区内向过往行人宣传环保知识、为社区清扫垃圾、清除张小广告、帮助清洁工人进行垃圾分类、下雪天和大人们一起清扫马路、清扫校园。平时如果看到有的邻居不做垃圾分类,就会及时帮助他们进行分类,有时还会劝说引导他们进行垃圾分类。她和同学们还担任小小图书管理员,帮助社区图书馆整理图书、分类归档。每年的年底,她们还担任送福小达人,帮助社区挨家挨户的送福袋。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李艺体会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公益事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她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也学到了与人交流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为维持美丽社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从中也体会到,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举动,都会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哪怕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一星级志愿者”蒋锭杰来自高一(6)班。她从少年先锋队到中国共青团,从学习雷锋日到五四青年节,从社区到社会,成长的一路上总与志愿服务结伴而行。成为北京志愿者的年月里,蒋锭杰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每捡拾起一块垃圾、每浇灌一棵绿树、每送去一次祝福、每陪伴一次老人,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不仅自己参与,她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参与,“白鸽行动”象征着作为中学生的她也尽力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她通过志愿服务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她在一次次大家认为辛苦,却是她常做的事情中,践行公益的精神。
蒋锭杰还将继续努力,弘扬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往往是在实践中才会有所体会、才能有所感悟、才敢于在实践中突破并成长。新时代新青年应该有着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而这样的精神也正是作为一名团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标准。行动起来,为社会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防控疫情宣传报道组稿件
供稿:校团委
图文设计:程磊,张振峰,陈泽娅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