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0年“学雷锋优秀班集体”风采展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就像一把始终不灭的火炬、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引领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时代在发展,学雷锋的形式在变化,但是雷锋精神的精髓不变。2020年上半年,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抗疫”,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因为疫情而彻底改变,各班级的“学雷锋”活动也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
经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评选,共评选出以下班集体为本年度的“学雷锋优秀班集体”:初一2班、初一5班、初一6班、初一7班、初一11班、初二3班、初二6班、初二10班、高一4班、高一10班、高二H3班。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部分“学雷锋优秀班集体”的先进事迹。
一、初一11班学雷锋先进事迹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线上版“学雷锋启动大会”。
线上“学雷锋启动大会”,围绕“新时代雷锋精神”展开,深挖雷锋精神内涵,讨论“抗疫”状态下学雷锋活动应该如何开展。无法组织大规模活动,“单兵作战”成为主要形式,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居住小区情况,确定活动内容。
2.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北京第一福利院响起了“春天乐团”的美妙音乐,作为首席大提琴手的我班高一诺同学,每年春节前,都会把“春天”和温暖带进敬老院。
高一诺同学还利用自己的零花钱“手牵手”失学儿童,捐赠图书衣物,看望孩子们,这个偏远的内蒙古希望小学“太仆寺旗第四小学” 感受到了来自北京的大姐姐的爱和帮助。这项活动持续八年之久,雷锋精神常驻心间。
3.小肩膀,大担当。
“别看我的年纪小,可是我的本领大”。在疫情期间,初一11班的同学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张贴宣传海报、整理快递、代送货物、检查社区人员出入证、登记、测量体温。庞卫鑫同学当起了小区“保安”和“清洁员”,不仅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还帮助小区工作人员减轻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4.垃圾分类,我先行。
沈悠然同学变身成为“分小萌”,参与北京市共青团组织的“分小萌”垃圾分类活动,自己参与分类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
5.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线上学习以来,一部分同学不太适应,学习跟不上,写作业困难重重,班级中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自发组织“我当小老师”活动,每天放学后,在固定时间线上腾讯会议室开展“一帮一,一起学”活动,其中,赵永玉、沈悠然、丁建林、高一诺、郭佳宁、李墨等被同学誉为“星级小老师”。
6.记录青春记录你。
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我们班的有心的文艺委员也学起雷锋,悄悄的给大家做了学雷锋宣传板报,作为学雷锋活动的收官之作,在班会课上,总结大家的担当和责任,并邀请同学发言,分享交流感受。一节课很快,同学还有很多话没说完,还会私下和老师交流。
7.收获分享,真情流露。
郝思雯:疫情期间,我参加了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小区入口处值岗,帮助保安叔叔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登记访客信息。帮助物业检查社区环境并记录不足。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很好玩,可以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是当我看到那些忙碌的保安叔叔,那些负责的志愿者叔叔阿姨,我就觉得这好像变成了我的责任,我也是社区的成员,要为社区防疫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我做志愿服务的时候能碰到很多小朋友,我相信我的行动也能感染到他们,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沈悠然:在疫情期间我参加北京市共青团组织的“分小萌”垃圾分类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到原先不进行垃圾分类管理时,我们浪费了不少资源。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制作养料,可回收垃圾经过加工可以“变废为宝”,而有害垃圾的处理程序同普通垃圾不一样,比如电池等,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污染……这些让我了解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有害垃圾有可能会失去特殊加工的机会而污染环境。所以虽然垃圾分类表面麻烦,还很脏,但对于我们的未来十分重要。我们的工作是自己学会分类同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让人人都自觉参与。
通过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师生共同的体会是:社会在发展进步,雷锋精神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生活中,发扬雷锋精神,使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驻扎内心的一种品格,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生活处处都会洋溢和谐融洽的温暖。
二、初二6班学雷锋先进事迹
初二6班是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第十七届“雷锋班”。每天同学们看到班级门前挂着的雷锋旗,都倍感自高,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努力将学雷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
1.举办主题班会,解读雷锋精神。
首先,通过开展“雷锋主题班会”、“树立学雷锋典型”等形式,加强“雷锋精神”解读,使得雷锋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形成长期的教育,不能流于表面,每项活动都要将内涵讲清楚,认真去落实。其次,班级讨论,将学雷锋活动细化,使其落到实处。在进行活动安排设计时,要考虑每项活动背后落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学生行为习惯”;要考虑开展的时间;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特质等。以下,为一年的雷锋活动开展计划。
2.参观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精神。
2019年3月,初二6班的同学们参观了雷锋纪念馆、“九•一八”博物馆。同学们在雷锋墓前重温“入队誓词”,为雷锋敬献鲜花,学习雷锋的光荣事迹,明确学雷锋的初心。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齐诵《少年中国说》。
3.参与公益活动,践行雷锋精神。
在老师的倡议下,同学们走进社区公园,清扫垃圾、捡拾烟头、清楚小广告,通过这项志愿服务,使得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内涵,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走进“儿童希望之家”,这里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被弃养。同学们走近这些儿童,陪伴他们阅读、玩耍,一方面体会到这些孩子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能感到自己所处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在学生们离开时,陪伴的儿童有的拉着他们的手,哭着喊着不放,表达着不舍的情绪。这对学生是很大的触动,他们意识到做公益,做志愿服务不仅要用心,更要长期坚持,才能给予别人真正有效的帮助。
同学们长期关注“孤独症儿童”,相较儿童希望之家的孩子,和“孤独症儿童”相处更加艰难。需要同学们有极强的爱心、极大的爱心和极强的包容感。同学们通过歌舞表演,拉近了和孤独症儿童的距离;在孤独症儿童走近同学们之后,同学们蹲下身子,耐心地倾听,用心地交谈;在孤独症儿童拉起同学们的手时,同学们陪他们一起玩耍。
通过这些志愿服务,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后续召开的“职业生涯规划”班会上,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将来这一生都将投身公益事业,将自己的个人梦想和其他人的生活、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4.疫情期间学雷锋。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同学们因地制宜,开展丰富的学雷锋活动,用独特的方式来践行雷锋精神。
初二6班开展的活动包括:“开展雷锋主题班会”“朋友圈号召学雷锋”“文艺作品助力武汉”“强身健体助力武汉”等多种方式,积极号召大家学雷锋,一起铭记雷锋精神。
在这个艰难时期,初二6班的全体同学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纷纷为疫情前线捐款捐物。全班同学通过“北京市温暖基金会”共向武汉前线捐款4500元,助力武汉,早日战胜疫情。
有幸接过那面雷锋旗,能够从点滴小事散发自己的光和热,都使得同学们倍感荣耀。一日雷锋班,终身雷锋传承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深深烙印在每位同学的心中。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也将继续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高一(10)班学雷锋先进事迹
1.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认真努力。我们立足学生的本职——学习,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把它踏踏实实地做好。
自高一开学以来,同学们爱钻研、认真、踏实、刻苦。在翱翔计划、英才计划等项目中,翟天宇、陈林、邱灵浩等同学积极参与,利用这个机会多学知识,丰富学识。疫情期间,有的同学自发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一起探讨难题,分享经验……
2.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班级的干部同学,甘于做班级整体结构中的“螺丝钉”,以维持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班级课代表每天都会把所负责的科目的作业写在小黑板上;疫情期间亦是如此,班级课代表们会在学习群里发作业,有错误或更改的也会及时提醒同学们。
五位值日班长不管在校内还是线上上课,都会每天尽职尽责做好分内的工作。疫情期间每天填写上课记录表,把课上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让每件事都有着落,让班级的事务顺利完成是他们的做事准则。
3.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便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在校内,元旦文艺汇演中校团委学生会的许策同学作为志愿者协助老师在后台进行管理;疫情期间何书畅同学也在积极配合年级开展关于疫情、垃圾分类等的宣传工作;团支部书记杨之凡也会及时通知近期活动,并提醒大家完成……
在校外,许多同学也会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许策同学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长已经达到了96个小时呢!疫情期间,张心慈、程婧涵、张昊宇等同学积极向武汉捐款,献出自己的爱心。
时代在进步,任何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但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永恒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能够穿透历史,与时代条件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习雷锋精神,我们在路上!
四、高二H3班学雷锋先进事迹。
1.承先人志,袭贤者衣。
虽然H3班是全校学生人数最少的班级,但班内大部分同学都积极踊跃地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继承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班级捐款额年级领先;认真完成两次值周活动,不论是鸦雀无声的教室,还是春寒料峭的校园,都有H3班的身影。
雷锋精神不仅体现在生活上,也深入到学习中。
H3班是文科班,但同学们没有放松数学的学习——周五的数学早读是H3的一大特色,班里不止有一个数学老师,还有几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组成H3数学天团。课间讲台前、桌椅交错间,有着因为一个或多个问题而忙的热火朝天的身影。四五个人围成一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课上囫囵吞下的知识便在探讨中明晰起来。“雷锋”们让大家不仅在学习方面有了信心,更增进了彼此的“革命”感情,使班级中弥漫着“同侪携手共进”的氛围。
2.枝头春满,以艺共情。
疫情之下,同学们虽未能冲锋在战役的最前线,但高二H3班全体师生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一己之力。一双双期待的眼眸,一次次爱的守候,我们静待那片草长莺飞,姹紫嫣红。
家长也在疫情中声援武汉:吴鹤立先生(吴若霖同学的父亲)创作的歌曲《爱生爱心连心》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表达了对在疫情中无私奉献的人们的赞美——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疫情和磨难让孩子们对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哪有什么白衣天使?无非是谁家的孩子,谁家的父母,食人间烟火,操心柴米油盐”;疫情和磨难也让孩子们对温暖与关怀有了更深切的等待——“莫问春曦几更还,腊月犹是不觉寒”;疫情和磨难更让孩子们对坚持与守候有了更赤诚的体会——“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班级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由师生共同点染,镌刻在记忆的庭院。愿做刑天,舞干戈于常羊山,愿做精卫,衔微木填沧海。高二H3班的同学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出成绩,绝不辜负雷锋班的称号!惟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拼尽全力谱写三班辉煌,以自身学识铸造中华脊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防控疫情宣传报道组稿件
供稿: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图文设计:程磊,张振峰,陈泽娅
审核:吴刚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