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暨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活动在北京二十中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28 | 来源:北京海淀公众号 | 浏览次数:325453

3月25日,一架直升机降落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这是咋回事?这直升机上咋还坐着学生呢?原来,这是一架救援直升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的同学们正在直升机上进行体验。

2019年3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海淀区人防办、区教委等多部门联合,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举办了本次安全教育活动。

知识链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随着一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声,疏散演练开始了。学生们有条不紊的在防空警报声中迅速从教学楼撤离到了操场上。

防空疏散演练后,区人防办、区教委等部门领导,向学生赠送了书籍资料,并授予学校“防空防灾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区人防办、区教委等部门领导向学生们赠送防空防灾公共安全书籍和公共安全用品

区人防办为学校授予了“防空防灾教育示范学校”牌匾

除了防空警报疏散演练,本次活动中,全校师生还亲身体验了如何操作心肺复苏、如何系救生绳、搭乘救援直升机以及手摇报警器。

最吸引学生们的,还是这架颇有来头的直升机。这架直升机全称叫“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是中国首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机上配备了全套应急医疗救援设备(EMS)、便携式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一体机、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真空担架等,可以同时转运两名受伤患者。

此外,现场学生还参观了应急指挥车、卫星指挥车、特种救援车、大功率升降警报车等各种应急车辆。


活动结束后,现场师生都表示“收获满满”——

“ 以前只听老师讲过防空警报响起后要怎么逃生,今天体验过之后感觉对逃生过程更加了解了。”

“今天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救援器材,也学习到了一些救援知识,以后如果遇到危险,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知 识 链 接 

1.什么是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按构筑形式可分为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和掘开式工程。按战时功能分为指挥通信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五大类。 


2.城市防空警报声通常来自哪里

警报声通常来自安装在附近高层建筑物房顶的报警器,也可来自家里开着的收音机等。每年警报试鸣时都能发现许多听不到警报的地方。人员活动或城市噪音过高也可能导致听不到警报声。这些听不到警报部位被称为警报盲区。通常,地下室、大型商业大楼、声响娱乐场所和工地属于盲区。居民应注意自己及家人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否属盲区。战时,这些地方的居民应特别注意相互提醒。

 

3.人民防空警报是如何规定的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时间3分钟;10分钟左右进入工事或实行紧急疏散。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时间3分钟;所在工事转入防护状态。未进入工事的居民应就地隐蔽获得防护。

解除警报:一声长鸣3分钟;解除防护,出工事,进行人员抢救。